文汇报:近千名考生竞争上师大书法班10个名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3-22浏览次数:2513


来源:文汇报 2010年3月22日
作者:李婷
标题:近千名考生竞争上师大书法班10个名额,专家认为招生热是书法热的缩影——
古老书法焕发时尚魅力

       “近1000名考生争10个录取名额。”这是上海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上师大)书法班日前在山东省招生时遇到的盛况。上师大书法班是本市唯一的书法专业,创办于1999年,两年招一届学生,每届大概20名左右,主要面向华东六省一市招生。今年敲定的招生数量是17个,山东考生历来是这个班的重要生源,但在全国艺术类考生人数较往年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近千人报名的火爆景象还是让在场的招考老师颇为意外,他们当即决定,除了上海本地7个名额外,剩下的10个名额全部给山东省。

运用于设计渐成风尚

        业内人士认为,上师大书法班受追捧其实是书法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正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在设计领域,人们热衷于从这一象形文字的线条艺术中汲取营养。据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师大书法班负责人张信教授透露,在该班历年毕业生中,超过1/3从事设计工作,有些尚未毕业就提前被设计公司预定。

      “我们培养的不是写字匠,而是用大文化的概念打造学生。”张信列出了书法班学生必修的科目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秦汉古印和明清流派印等,更少不了夯实根基的古文字学、古汉语、诗词鉴赏、书画题跋、书画鉴定、书画批评、美术概论、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中国篆刻史等课程。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惊艳登场,征服了全世界的目光。会徽图案高度融合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和现代体育运动特征:“京”字借用中国书法的灵感,演化为舞动的人体,是字又是画;下面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也出人意料地用敦煌汉简书法的形式写成,堪称神来之笔。异曲同工,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的灵感也源于书法。其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2010”巧妙组合,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书法元素早已墙外开花

      “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的书法,当然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绝佳载体。”在复旦大学时尚设计学院客座教授黄桓看来,除了公共性的大型活动外,在包装、服饰、书籍、招贴、广告、环境等现代设计领域,书法艺术也正被广泛借鉴。以香港设计师靳埭强为例,在他曾获得的300多个设计类奖项中,多数设计作品有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子,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识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这个标识内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

        在国外设计行业,中国书法元素也颇为受宠。具有代表性的还属日本的包装设计。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张少俊教授在日本呆了20多年,他告诉记者,在日本市场上常见的4000余种清酒中,80%以上的包装都采用了书法字体。日本有专门为商品包装进行书法字体设计的创作者,他们设计的字体或潇洒流畅、泼墨自如,或清新儒雅、端庄秀丽;形式多姿多彩,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据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魏绍农教授透露,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部分建筑也融汇了书法元素。他们认为,汉字的构形、中国书法的艺术风格,对建筑结构很有启发。而2010上海世博会上,采用8524根藤条编织而成的西班牙馆的外墙,也融入中国书法艺术——它在色彩各异的藤条上巧妙地“绣”出一个个汉字,并拼成一首富有韵味的中国古诗。整个外形看起来像一个“诗意的藤条篮子”。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