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宝一代”绽放世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8-16浏览次数:2314


来源:人民日报 2010年8月12日 一版
标题:“海宝一代”绽放世博
记者:曹玲娟


         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他们给自己起上很多蔬菜水果卡通类外号:小白菜、小蓝莓、蓝精灵、黑木耳……

         2010年,中国“90后”首次在世界面前集体亮相,这是一代人最初的舞台,就在万众瞩目的世博园。

         世博园已经离不开志愿者

          ——从“小白菜”到“咸干菜”,在汗水泪水交织中成长

          上海师范大学21岁的大三女生李天鸥抽出休息时间与记者聊天,没两分钟,谈话已经被五六拨人陆续打断:哪里坐轮渡?公交站点在哪里?哪里卖海宝?园里有打车的地方吗?参观场馆忘盖章了,现在还能盖吗?

          天鸥一次次笔直站起,微笑着将游客指向园区各处。

          盛夏的世博园,站在路上不需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每名志愿者都在不停回答游客提问,烈日下始终笑脸相对。这些制服呈绿白两色、昵称“小白菜”的志愿者们,正在成为世博园里最可爱的人。上海世博局党委副书记许伟国透露,“现在,一名游客平均接受志愿者服务10次。世博园已经离不开志愿者,各处都在要求增援呢!”

          有关部门抽取7月16日这一天进行全样本统计。据测算,当天园区上岗志愿者5541名,全天上、下午两班共为游客提供各类服务437万人次。

          保守估计,每名志愿者人均日服务游客近800人次,大约每两分钟就要答问一次。

          李天鸥的岗位在浦西园区龙华东路线企业馆站附近,游客提问几乎没有间断,脖子被晒脱了皮。下午4点上岗,晚上10点半撤岗,总要半夜才能回到学校,洗洗涮涮,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

          “小白菜”们总能苦中作乐。一个自嘲的笑话在志愿者中广为传播:第一天脆生生的“小白菜”上岗,汗水泡着、太阳晒着,两周的志愿服务下来,最后就变成“咸干菜”啦!

          从来没有过的辛苦,或许,还受着从来没有过的委屈。

          复旦大学的志愿者们,额外参加了世博园的数次试运行。4月20日试运行首日,由于种种原因,志愿者们也是头一天真正进入世博园,站在岗位上,瞬间就被混乱人群的各种提问“淹没”,也因为“无知”而饱受攻击。

          “刚开始一站7小时不下岗,好多志愿者嗓子一天就哑掉,累哭的我没听说过,‘90后’其实没大家想的这么脆弱。但试运行第一天,我们很多志愿者都哭了,这些孩子心里委屈。”复旦大学团委书记尹冬梅说。

          “小白菜”们开始奋力“做功课”。10余天后,即将离岗的首批“小白菜”们已开始替接班者担心。于是,复旦的“小白菜”们只花了3天时间,就自发编了一本13分册、37.5万字的志愿者工作手册,附上不少手绘地图。仅中国馆9米平台上的9个岗位,就一一罗列出各自的岗位志愿者职责,常见问题怎么回答,甚至附上中英文书写的标准答案。

          交接班时,这本厚厚的工作手册,被郑重交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手中。

          送别钱伟长,学生特意换上志愿者服装,“钱校长要求我们奉献社会,我做到了”

          ——从奥运精神到“海宝一代”,个性突出的“90后”集体亮相

          “小白菜”们大多还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记入历史——这是世博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志愿者大行动,或许也将成为我国迄今历时最长的志愿者“集团作战”。

          上海世博会200万名志愿者共分三类,数万昵称“小白菜”的园区志愿者、约10万身着蓝白制服的站点志愿者与多达180万人的城市文明志愿者。其中,绝大部分直接服务园区参观者的“小白菜”和35%的站点志愿者,主要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34所高校。

          可以说,这是一次上海高校的总动员,更是“90后”的首次集体亮相。

          “如果说,两年前的汶川地震与北京奥运,是‘80后’让人耳目一新,那么,这次世博会,给了‘90后’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尹冬梅说。

          世博外事接待志愿者顾忆青,从4月服务至今。他说,因为世博,他懂得光鲜背后的琐碎与辛苦。20来岁的他笑着说,由于偶尔需要西装革履,“人家是‘小白菜’,我们就是‘黑木耳’。”

          “海宝一代”生性轻松活泼。他们给自己起了很多蔬菜水果卡通类外号,绿衣服就是“小白菜”、蓝衣服就是“小蓝莓”、“蓝精灵”,橙色衣服就叫“橙子”。

          “不要老是跟他们开会讲道理,要讲真话。”许伟国很明白。

          “‘90后’讲究平等,更加个性,不愿意受拘束,比较自我,喜欢不喜欢非常明确。”在尹冬梅眼中,“90后”是自我意识很强烈的一代,公益热情难以想象,“他们做志愿者目的更纯粹,就是觉得做志愿者很快乐。”

          尹冬梅曾亲眼目睹,一位母亲支持“90后”女儿报名参选世博志愿者:“应该做志愿者,将来简历上也好看。”结果女儿反驳:“妈妈,志愿者就是志愿者,不要想这么多。”

          一位志愿者写日记:服务第一天,一位老奶奶问我,小白菜,你当志愿者有什么收获啊?我摇摇头。服务最后一天,又有人问我,老白菜,你收获了什么?我说,收获的是23位走失儿童妈妈的感谢!

          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在沪逝世。学校为钱老设立了悼念场所,一名已结束园区志愿服务的学生,重新换上“白菜服”送别钱老。“钱校长要求我们奉献社会,我做到了。身着白菜服,最能代表我的心情。”

          “愿阳光洒在脸上,面朝人海,春暖花开”

          ——世博会的人生百态,让“90后”认识国情、反省自己

          “90后”们,正在与世博会共成长。

          这批志愿者,都是反复筛选、经过几轮培训后上岗。仅复旦大学就有1万多人报名,最后4000人入选,其中2326人成为园区志愿者。复旦大学为此组织过600场面试,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真正的志愿服务开始后,很多人经历了从兴奋到疲惫、甚至厌倦的心理过程。“问题千篇一律,解释无穷无尽。于是开始烦躁,开始困乏,回答问题眼皮打架,遇到难缠的游客止不住火气上扬……”这些,都曾是志愿者的真实感受。

          当志愿者,有希望有机会在世博园好好逛逛的、有想来锻炼英语口语的、有想体验新鲜事物的……这些期盼,最终几乎全部落空。“最后能坚持下来,有很大的原因都是,既然当初报名答应要做,那就好好做吧。”听多了志愿者们的倾诉,尹冬梅总结共性。

          一直以来忙于学业的“90后”们,对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17岁的郭一冰出生在墨西哥,整整坐了17小时飞机赶回家乡上海,志愿为墨西哥馆服务。她说,因为世博会,与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成为朋友,很快乐。但她也有不解,“很多人为了敲章来走马观花,很可惜,因为墨西哥馆做得非常好,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国家呢!”

          细心的李天鸥,系统比较了游客特点:90%的外国游客会拿着地图来问路,并能清楚地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在哪里,想去哪里。与之相反,超过90%的中国游客问路时不拿地图,而是更喜欢把志愿者当地图。“年轻人与老年人比中年人更有礼貌教养,一般用语文明。30%的中国游客会说‘谢谢’,外国游客是90%。”

          “小白菜”们在文化冲突中看到了差距,在落差中188比分直播地认识了国情,也开始有自己的收获。

          19岁的“小蓝莓”韩卓韦结束志愿服务后,突然明白了一个大道理——经济发展并不决定精神的高度。也有小细节,他跟父亲交流,“爸爸,你跟别人说话时不要开口先说上海话。”

          苦练板凳功后,站点志愿者王倩告诉自己,“想想报名的初衷,不要怕做最简单最基本的工作,总要有人做螺丝钉。”

          “志愿者回到学校以后明显成熟了。”尹冬梅感触颇深,“90后”其实多少有些浮躁、有点自我。“原来布置工作,首先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现在纪律性明显加强,学会了分担别人的委屈,懂得感恩。”

          “90后”志愿者们,制作传阅着手机彩信:一株向日葵,“愿阳光洒在脸上,面朝人海,春暖花开。”一束康乃馨,“献给母亲,她们才是真正的志愿者,而且是长期岗。长年累月做着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上海市市长韩正与“小白菜”们交谈之后,感谢所有志愿者为世博会的付出,并由衷地说,“相信世博会的丰厚精神财富将深深激励这座城市的年轻一代。”

“          受了点委屈、吃了点苦、晒黑了脸,但毫不退缩”

          ——从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志愿精神一脉相承

          “志愿,由心而生,已经融入我们的点滴生活中。我们是城市文明的使者。”一位告别岗位的“小蓝莓”这样写道。

          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中国志愿者群体的亮相让世界感动。现在,上海世博的志愿者正在被亲切地称为“海宝一代”。

          “每一代人都有他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只不过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现在这代人的表现方式,比较现实也比较务实。”上海市文明办主任、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部主任马春雷说,“可能他不太赞同那种很空洞、很口号、很机械的社会责任感的宣扬,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他就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做下去,而这是我们所说的‘责任’最重要的基础。”

          他们能吃苦。“以前夏天,三十七八度高温肯定是宅在家里,出门倒个垃圾或走五分钟去超市都觉得无法忍受。现在,生活在高温下,处在很紧张的节奏中,依然能感到快乐。快乐,就够了。”一位志愿者写下博客。

          他们心态轻松,互相交流着各种趣事:有个游客经过我们,又折回来,把手里的垃圾往我们手里一塞,“这个我不要了,帮我丢掉。”我立在原地,无语凝噎;一个大妈要去某某路,纠结了半天又说不清路名,只一味地问我怎么回去。于是我问她是怎么来的,“我是坐飞机过来的!”倒地不起……

          典型“90后”的语言与思维,却有一种精神正在一脉相承。

          上海大学有近8000名志愿者服务世博,包括6800名园区志愿者,其中有近2000名是党员。这批党员“小白菜”,坚持站没有遮阳伞的岗位,把较为凉快的位置让给别人。坚持最后一批用餐,把较好的时间让给别人。

         “ 全世界的游客都看到了我们这些志愿者积极的精神风貌和状态。惊奇之余,是欣喜和高兴。”马春雷说,世博会这个超大规模、超长周期的志愿项目,“对完善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对中国未来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看望志愿者时说:“同学们参加到世博会这样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中来,受了点委屈、吃了点苦、晒黑了脸,但毫不退缩,我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他还相信,志愿服务会成为上海世博会工作的重要亮点。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