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我的“世博梦”——世博会带给大学生的精神财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01浏览次数:2298


来源:新华网
标题:我的“世博梦”——世博会带给大学生的精神财富
记者:俞菀 许晓青 杨金志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的盛事,也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抒发灵感的"梦剧场"、挥洒青春的大舞台。年轻的"中国力量"在世博会上绽放光彩,收获沉甸甸的精神食粮。

        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大学生祝越在"鸟巢"的服务岗,他一次次将轮椅推上看台,让行动不便的观众顺利入场。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祝越在世博文化中心前的公交车车站,不厌其烦地回答乘客的问题,引导游客上车。他俨然是一名"准调度员",肤色也从"小白菜"变成了"酱白菜"。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这些大学生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身兼"鸟巢一代"和"海宝一代",祝越别有一番感触。

        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大学生带来了自信与自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07级本科生唐薇薇说,参观世博会后,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馆。"世博会中国馆形似古代的冠冕,又好像‘天下粮仓',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斗拱建筑意识,‘最中国'也‘最世界'。另外,‘东方之冠'具有天然的遮阳效果,夏日里凉风习习,这是在用传统智慧实现低碳环保。"说起"东方之冠",唐薇薇如数家珍。 

         从中国馆到各省区市馆,从企业馆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点点滴滴的"中国元素"使大学生们聆听到技术进步的足音。"上海企业联合馆的智能机器人餐厅,中国石油馆的4D电影,中国铁路馆的LED模拟铁路网,‘沪上生态家'的巧妙设计,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上海大学社会学系07级研究生梁海祥说,"在世博园里,可以感受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渐入佳境的世博会运行工作,也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08级本科生顾佳云对记者说,"扎实的筹办工作、精彩的开幕式演出、平稳的世博会运行,让我们对‘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放眼世界,神游万里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地球村"、环保低碳……理想在世博园化为现实,理念在世博会成为实景。世博会空前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让他们展开的翅膀,对地球、对人类、对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走进世博园,看到瑞士馆、法国馆的屋顶绿化,看到中国馆、荷兰馆的太阳能回收利用,看到园区的雨水收集和垃圾处理系统,还有随处可见的新能源汽车,世博环保理念给了我许多启迪,让我知道每个人对地球家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海交通大学07级本科生高帅说,自己更加坚定了将来投身环保公益事业的决心。 

        立足本专业,上海大学公共管理系08级硕士生沈晓韵认为,世博园里的展馆,在公共管理领域很多做法,都值得学习借鉴。"比如日本馆和德国馆的工作人员,非常讲究‘准时',看似刻板和冷淡,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尽可能多的游客获得公平的参观机会;再比如台湾馆把每天预约人数限定在4000人,不求人多但求参观者有个舒适环境,是‘亦小亦美'的典范。"沈晓韵说。 

        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07级本科生张燕,则把参观世博会当作了自己的专业"小实习"。"整个世博园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创业园,许多展馆精心设计的文化产业元素都让我震撼!"她说,"法国馆的国宝级雕塑和油画,沙特馆的巨幕电影,意大利馆的概念服饰,俄罗斯馆的童话世界……园区一日游,可以捕捉全世界的奇思妙想!"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上,"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用出色的表现诠释志愿者精神,用成熟的声音表达对"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理解。 

        "用不太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们自我激励的一句话。中文系08级研究生刘静,婚后第三天就走上了世博服务岗位。"做世博志愿者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影响!"刘静说,"我爱红妆,更爱‘白菜装'。"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上海戏剧学院大三学生钱隆,在世博会上有了三种"新角色"。5月末起,他穿上制服成为一名光荣的世博会志愿者"小白菜"。6月里,完成志愿者工作交接棒,他马不停蹄地跟随学校"文明观博"宣讲团,走进静安区的13所中小学,将自己在世博园里的所见所闻所感与188比分直播学子分享。进入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通知钱隆,他将发挥主持人专业的特长,担任中国馆9米平台演出的义务主持人。 

        "原本以为是在中国馆的广场上演出,或是广场前的台阶上,没想到我和我的同学走进了中国馆,在9米平台上,每天滚动演出超过5场。在全国的大学生中,这是无比的荣光。这样的经历,让我一辈子难忘。"钱隆说。 

        没有人提醒,更没有人命令,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07级研究生虞文嫣和同伴"志愿"编写了一本《中国馆49米层志愿者工作要点》。后来,这本册子增厚为37万字的《复旦大学世博会志愿者手册》,作为"教科书"在世博志愿者中"薪火相传"。 

        "世博会是世界的大舞台,举办世博会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些‘80后'‘90后'砥砺人生、为国争光的好机会。我想,我们这些经历过世博会的年轻一代,一定会更快成长,在‘后世博'的时代机遇中,为国家奉献智慧和力量!"虞文嫣说。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