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杨德广:卖房助学 思源情深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17浏览次数:2103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17日
记者:董少校
标题:杨德广:卖房助学 思源情深
 
   一位年届七旬的退休老教师,把多年积蓄捐出来,还卖掉一套房子,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连日来,这一兴学义举在上海传为美谈,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为什么他对个人生活那么"小气",对助人兴学却那么大方?

   这位退休教师名叫杨德广,是上海师范大学的老校长。今年2月5日,他拿出多年的稿费、讲课费等积蓄,与南京市上坊小学、南京市第九中学两所母校分别签订捐款协议书,共捐出50万元,每年资助20名贫困生。他还卖掉两套房子中的一套,捐资100万元设立"杨德广教育基金",用融资利息资助母校华东师范大学贫困学生。在70岁这年,杨德广实现了资助3所母校贫困生的心愿。

   "我是农民的儿子,3所母校为我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我有了今天的一切。作为一名'老贫困生',资助贫困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杨德广说。

   童年和少年时代,杨德广生活艰难贫苦。哥哥每月寄给他10元生活费,8.5元交伙食费,1.5元零花,手头非常拮据。

        1960年,杨德广考入华东师大,背着一个装着旧衣服和被子的麻袋来到上海,身上只有3元钱。杨德广说:"苦难可以让人沉沦,也可以让人成长。小学里,我受到磨炼,懂得了吃苦,学到了勤劳朴素的品质。在中学,我加入共青团,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来,决心为国家争气,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状况。进入大学后,我成为一名******员,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和文化基础。"知识改变了杨德广的命运,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一切,把困苦挫折当作成长前进的动力。从教45年来,发表了480多篇论文,出版40多部专著,曾任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原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等职务,现在担任上海震旦职业学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树高叶茂,离不开土地的滋养,3所母校的培育和教导让杨德广难以忘怀。饮水思源,他拿定主意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05年,南京市第九中学举行80周年校庆,杨德广捐出2万元,为母校建设一座电子屏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后不久,已经退休的杨德广捐赠了第一笔款项。杨德广每年都会为学校爱心基金、慈善基金、校园绿化慷慨解囊。逢年过节,他把外地研究生请到家中聚餐,给经济困难的学生一些资助……他的善行不胜枚举。截至目前,杨德广已在各方面捐款达300万元。

   杨德广的目标是在有生之年资助1000名贫困生。他说,助人兴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乐趣。不少人问:"你既然有富余的钱,为什么不吃喝好一些,出去旅游放松,或者换一栋别墅住?就算留给子女也好。"对此,杨德广总是笑一笑说:"我生活已经够好了。人不能耽于吃喝玩乐,应该多想想别人。"他一贯生活俭朴,担任上海师大校长期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平时吃饭到食堂,工作需要宴请时才到校内的外宾楼,规格也不高;他让千余户教职工住上了新房,自己却没有分到一个平方米。如今,杨德广依然习惯于清茶淡饭,一元钱的面条可以吃三顿,"加点番茄、鸡毛菜,味道好得很。"

  杨德广绝少外出旅游或参加旅游性质的会议,因为他觉得那样费钱又费神,时间宝贵,他更愿意用于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工作。至于房子,杨德广认为现在的二室二厅已经足够了。他卖房助学的举动得到了子女的支持,女儿更是主动拿出23万元,为他填补一时未能筹齐的助学款。"把财富留给子女,对他们是锦上添花;捐赠给贫困生,则是雪中送炭。孰优孰劣,可谓一目了然。"
杨德广说:"我相信,这种做法也是给子女的精神财富。"

  退休以后,杨德广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度过余生,如何回报社会。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大学校长,他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研究没有止境,回报社会没有止境。现在,杨德广指导着8个研究生,开设了3门课,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杨德广信奉的一句格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正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奉献着,在人生的夕阳里焕发出绚烂的彩霞。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