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22浏览次数:2537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2010年11月22日
作者:崔丽莹
责任编辑:徐明
标题: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类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千名国内外心理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走向世界、服务社会”。

        20日上午8时半,大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大会堂举行了热烈隆重的开幕式。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教授、国际心联主席德国心理学家Silbereisen教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鸿刚等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本届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和兴教授、教育学院院长陈永明教授、书记周银娥等领导。

        开幕式后,大会邀请了德国Jena大学Rainer K. Silbereisen教授和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做重要报告。

        Silbereisen教授在《全球化与人类发展:人与情境》主题报告中指出,社会变化会带来社会政治秩序、经济结构、科技手段、种族或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巨大改变,全球化就包含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化。而处于变化中的情境和变化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Silbereisen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以德国1990年的政治变革为背景,考察了德国成年人如何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工作、家庭和生活方式的新的不确定,以及这种面对给自我调节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Silbereisen教授指出,这种影响的发现和揭示不仅有助于理论建构,而且对规划制定社会政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呼吁学者们对过去20年世界范围发生的宏观变化对人类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研究。

        董奇教授在《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研究及成果应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他主持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这是我国第一项全国范围的大型研究,通过来自全国51所高校、临床研究机构的300余名专家联合攻关,研制完成了涵盖认知能力、社会适应、学业成就和成长环境四大领域的信效度良好的系列标准化测查工具。通过分层取样,在全国随机选取了95,520名6-15岁儿童青少年和其主要抚养人作为测查对象,第一次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儿童青少年代表性取样和测查。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我国首套具有全国和区域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常模。该套常模的建立,使我国首次拥有了针对儿童青少年重要心理特征的国家基础科技标准,为进行全国性、区域性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学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估,开展不同地区、城乡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和指导,开展超常儿童和障碍儿童等的筛查、考察特殊经济、地理、学校或家庭环境条件下亚群体的发展差异等提供了科学标准,为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撑。

        下午,大会还邀请了五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分别作重点报告,数千名教师和学生代表倾听了这些精彩报告,反响热烈。

        加拿大Ottawa大学Pierre Ritchie教授在《临床和健康心理学中的新领域:诊断分类和加拿大的初级护理变革》报告中介绍了世界健康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ICD)及目前修订版的工作,回顾了在该分类中心理学家们做出的贡献,并强调在修订版中,心理学家,特别中国心理学家的参与具有重大意义。此外,Pierre Ritchie教授介绍了加拿大的初级健康护理进行的改革。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 Bruce Overmier教授在《心理学在胃溃疡中的作用:挑战幽门螺杆菌理论》报告中对幽门螺杆菌理论将细菌作为唯一致病因素的说法提出质疑,指出在溃疡过程中存在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可能性,其中与压力有关的心理因素在溃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北京大学心理系魏坤琳教授在《感知运动控制相关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有关感知运动控制的基本概论及与各个学科(包括心理学)的关系,以及自己过去的一系列跨度较大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因果推理和感知运动的关系、视觉信息是如何影响人的站立姿态、人的力量控制是如何同时受肌肉神经信号和神经递质的影响。魏坤琳教授还介绍了如何利用感知运动控制的理论来指导应用研究:如何利用神经信号特别是肌电信号来控制智能假肢;如何利用内隐学习的理论和商业视频游戏系统来帮助中风病人康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雯教授在《人类嗅觉知觉及社会信息的嗅觉交流》报告中介绍了所在实验室对人类嗅觉系统的感知觉性质以及它在社会情绪交流中的角色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研究,周雯教授发现在鼻两侧和大脑皮层中可以产生嗅觉竞争,且嗅觉加工过程和视觉加工过程间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嗅觉和情绪紧密相联,嗅觉系统自动编码自然的人体体味所传递的社会情绪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在意识下的水平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紫江特聘教授周永迪博士在《初级体感皮层在交叉模式感知、工作记忆和决策中的作用》报告中指出,大脑中存在很多跨模式(heteromodal)区域,包含能够对不同感觉模式信息响应和处理的神经元,这些区域提供了整合不同感觉输入的潜在机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周永迪教授提出了大脑皮层神经生物学的新概念,即大脑初级感觉皮层不仅参与到交叉模式感觉信息的转换和保持,还对行为与决策产生影响。
 
        之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等分学会在36个分会场举行了各自的专题报告和分组报告,来自不同地域的学者们围绕着心理学研究中的众多热点、焦点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友好的交流,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本土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提升了中国心理学科的整体影响力和学术水平,推动了我国心理学走向世界、服务社会的进程。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