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1求职季,这个冬天不太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01浏览次数:2635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日第5版
作者:汪瑞林 董少校 李益众
通讯员:黄伟
编辑:刘晓晶
标题:2011求职季,这个冬天不太冷
 
特别关注

   当金黄的银杏树叶开始飘落,又一届高校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60万,比去年增加30万人,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踏上复苏之旅。在此背景下,201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也许,通过近期的一系列高校招聘活动,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2011求职季,这个冬天不太冷
 
   企业抢跑进校 招聘旺季来得更早一些

   为规范高校的招聘活动、维护教学秩序,教育部曾规定,每年11月20日之后,企业才能进校园开展招聘活动,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求才心切,这一“红线”近年来慢慢被淡化,而社会各界对此多持理解和默认的态度。每年一大批企业“抢跑”进校招揽优秀人才,但今年,2011届毕业生的第一场招聘,似乎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9月24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就陆续有知名企业进校招聘2011届毕业生。据华中科大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5日就有企业联系校方将其招聘信息发布到学校的网站上,其后10日内,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就达50家,截至11月底,学校的校园专场招聘已安排了250余家,2011届毕业生招聘高峰提前到来。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另一高教重镇———成都。

   “每天都有招聘会,多的时候十来场,少的时候也有三四场,一些有名的公司10月份就已经招完了,有的甚至暑假就来招2011届毕业生了。”西南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侯荣均说。他开学以来已经参加5场校园招聘会了。据了解,自10月份以来,成都各大高校迎来招聘高峰期,各高校的就业信息网站上每天公布大量的招聘信息。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安排,他们会在11月下旬才到校园招聘,但由于今年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整体提前,目前他们在四川大学和西华大学的招聘工作已经完成,西南交通大学是他们的第三站。

   由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承办的“全国大中型企业与2011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虽特意遵守了教育部188比分直播举办招聘活动的时间规定,但也是争分夺秒,紧赶着在11月20日拉开帷幕,并在此活动刚落幕,就于11月27日启动了“全国教育系统2011届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

   纵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情况也大体相同,很多学校自9月开学就有企业进校园举办小型招聘及宣讲活动。清华大学企业进校园招聘的最早时间是9月23日,根据清华大学的统计,今年用人单位进清华招聘的时间平均提早了13.5天。

   “我们班的男生基本上都已经签约了,女生也签了一部分”,西华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的谢欣真说。西南交通大学就业处的负责人介绍说,自开学以来,已经有上百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目前已经签订的人数还在统计之中,但是肯定要比往年同期多。”

   “我们的招聘这么早进行,是因为我们主要的招收对象是工科学生,特别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各个单位需求量都比较大,为了能招到所需的人才,我们要提前一步来‘抢人’。”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负责人说。

  “时间越早越能掌握主动权,不然好的人才都被签完了,符合条件的会越来越少。”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条件是优先考虑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男生,对于研究生,还要看其本科阶段是在哪所院校毕业的,要通过这些条件选择适合的人才,就不得不将招聘时间提前。

   经济企稳回升 岗位需求与薪酬同步跟涨

   以往人们在谈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时,最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寒冬”。今年虽然毕业生总量创新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过记者听到最多的却是“回暖”。尽管有谣传称今年可能出现“千年极寒”,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广大高校毕业生而言,这个冬天不会太冷。

   记者和通讯员在各地高校采访时,学校和用人单位都传达出相对乐观的信息,那就是我国经济启稳回升,经济增长明显强于美国、日本和欧洲诸国。经济的回暖直接带来用人需求的增长,同时带动薪酬水平上升。

   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11月20日开始连续举办的全国大中型企业与毕业生网上双选周和全国教育系统与毕业生网上双选周,分别提供约15万个和13万个需求岗位,较去年有所增加,今年就业形势好于去年是可以肯定的。

   来自高校的情况同样令人振奋。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介绍,从9月23日到11月下旬,清华大学举办招聘会的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7%,随着经济的回暖,金融危机期间压缩的用人需求得以释放,增长幅度较大。

   11月9日,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了名为“外企进名校”的首场2011届毕业生大型综合性招聘会,130余家外企提供了包括金融类、财务类、IT类、文职类、管理类等在内的1000多个优质岗位,和往年相比招聘数量明显放大,极大地激发了毕业生的应聘热情。

   “今年就业形势明显好转,许多大企业人才需求量翻番,”中华英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朱安瑛说,“目前有些名校的紧缺专业就业率已达到95%,许多企业去招人,学校已经没有毕业生可提供了。”

  采访中,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长何云峰用“远比去年好”来形容该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何部长这么说是有底气的——11月17日,上海师大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招聘单位达626家,比去年多近200家;需求岗位数量达1万多个,比去年增加近4000个,而学校应届毕业生只有6369人。

   无独有偶。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武汉纺织学院。同在11月17日,武汉纺织大学举办首场2011届毕业生大型招聘活动,来校企业达230家,是去年的两倍多;提供的岗位达7500多个,比去年增加3000多个,而学校只有5700名应届生参加应聘。

   武汉纺大今年毕业生就业回暖,除了学校重新挂名“纺织”引来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前来招聘外,整体经济回暖带来的就业市场兴旺是主要原因,这在纺织类专业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武汉纺大这次招聘中,有1200个岗位面向纺织服装专业毕业生,大大超过毕业生人数,部分岗位供需比竟达到1∶7。

   在岗位需求增长的同时,薪资水平也所有提升。在暨南大学举办的“广东2011届大学毕业生现场供需见面会”上,多数毕业生对今年的就业环境看好,本科生的薪酬预期多在3000元左右,较去年有所提高。不少用人单位的代表表示,他们所提供的应届毕业生薪资水平稳中有升。

   据媒体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8月,落户武汉市的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1200元-1500元,较2008年还下降了300元。但今年9月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频繁来武汉招聘,单位层次明显提高,月薪也逐渐看涨。在11月16日举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湖北首场招聘会上,来自湖北省某县城的生物工程公司在招聘时直接打出薪资待遇:人事专员、办公文员岗位月薪1800元以上;技术员、预算员岗位月薪2000元以上。像这样给出1800元或2000元以上月薪的招聘单位,当天的会场上见到不少。

   湖北某理科二本层次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优势的机械专业,月薪低于2500元就没有吸引力;电气类专业,月薪也都在2000元以上。武汉纺织大学招聘会上传出的信息显示,多数岗位起薪在2500元以上,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起薪超过4000元,均远超过去年的平均水平。

   华中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下半年来校招聘的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普遍有所提高,该校毕业生就业去得最多的是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平均月薪达到3000元左右。这位负责人分析,毕业生起薪水平提高,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好转、企业需求量大、供需情况变化所致,另一方面,也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带动工资上浮有关。毕业生薪酬的地域、行业的差别依然明显,毕业生求职时不宜盲目攀比。

   “两只手”形成合力 就业风向标开始转向

   在毕业生中曾流行一句话:“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这句话讲的是一些人的大城市情节。现如今,房价节节攀升,大城市生活的高成本成为不堪承受之重;交通日益拥堵,大城市的生活质量急速下降。与此同时,国家及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非中心城市的就业区域吸引力大增,政策引导的有形之手和市场力量的无形之手形成合力,促使高校毕业生更加理性、务实,在“要床”还是“要房”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后者。

   11月18日,“广西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广西“50强企业”之一的广西永凯集团此次提供了100多人的需求,该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韦世颜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福利待遇也不错,发展空间不比国有企业差,现在毕业生观念转变了,他们招聘重点大学毕业生不再是难事。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介绍说,学校出台了《鼓励毕业生赴西部就业的奖励政策》,每年拿出50万元奖励去西部就业的毕业生,通过各种政策引导,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由几年前每年不足50人增加到2010年的300余人。来自浙江台州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洪军表示,虽然目前西部还不能提供东部那样的待遇,但是国家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非常有利,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房价太高、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相比之下,去西部和基层就业是不错的选择。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处代处长孙宇伟告诉记者,从今年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看,更加多元化,不仅有中高层次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也有不少中小民营企业及来自西部、基层的单位。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不再只盯着外交部、商务部等几个单位,那些工作后有可能被派往治安状况不好、医疗气候条件差的国家的小语种毕业生,也都能从国家需要出发来考虑个人选择。

   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绘制了国家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蓝图,促进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宏观政策传导到毕业生就业市场,许多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开始提前布局,储备人才。在清华大学首场招聘会上,参会47家单位提供了2238个高端人才需求岗位,其中不少和新兴产业相关,而核电、风电、高端装备制造等类型的很多企业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和非中心城市。

   校企双方开展深度合作,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也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提高毕业生职业归属感的创新之举。成都电子机械高专招生就业处处长岳德坤介绍说,国庆节后,学校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来校招聘,部分企业和学校建立良好关系后,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人才供需合作,而是渴望在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与学校进行深层次合作,希望学校提前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这样学生到企业后才会有归属感,稳定性更强,企业的这一想法和学校不谋而合。

   最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组团到西南石油大学招聘,三大能源巨头的支持使得学校吃了一颗定心丸。据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德海介绍,西南石油大学从2004年起就与企业举办合作培养班,开展“订单式”教育。今年5月,学校与中石油、中石化所属12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一批原先学习机械、化工、电气、材料等专业的学生转入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3个紧缺专业,学校对这批学生重新编班授课,并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开设合作班,不仅满足了基层企业的用人需求、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有利于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
 
   热心奉献有回报 “小白菜”“绿羊羊”受青睐

   在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两大国际性盛会上活跃着数以十万计的志愿者,他们用微笑和汗水为国家赢得荣誉。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应届毕业生。学校没有忘记他们,用人单位没有忘记他们,在招聘会场上,“小白菜”(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昵称)、“绿羊羊”(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昵称)受到特别关照,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同等条件下,我们更愿意聘用拥有世博志愿服务经验的毕业生,因为这些志愿者更有责任感、更有奉献精神。”在上海财大举办的“外企进名校”招聘会上,一位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这样说。上海财大今年有2000名“小白菜”毕业生,招聘会专门为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对于表现优秀、家庭较为困难的“小白菜”,学校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

   像上海财经大学一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也对“小白菜”们格外关照。学校和用人单位联手推出“小白菜就业服务计划”,设置招聘专区,在11月12日该校举办的大型毕业生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纷纷在展位上挂起“同等条件,世博志愿者毕业生优先考虑”的专用标牌,400余家用人单位带来近5000个就业岗位,其中为世博志愿者提供的岗位近1000个。

        多家企业的招聘人员表示,“小白菜”们所具备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招聘会期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汪泓亲自来到用人单位展位前,耐心地推荐在世博期间表现优异的“小白菜”毕业生。校领导的亲切关怀,让“小白菜”们分外感动。

   上海师大今年也有2000多名“小白菜”毕业生。为了充分发挥世博志愿者的工作经验,此次招聘会还招募了60多名“小白菜”担任引导、人流疏散、问讯等工作。学校专门开辟了“世博志愿者绿色通道”,凡世博志愿者,可以凭工作证快速、便捷进入招聘会现场。学校专门制作了《致用人单位的感谢信》,分发到每一家单位,感谢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支持,希望他们从多方面、深层次了解这届学生的时代特征、志愿精神。学校还对特别优秀和经济困难家庭的“小白菜”给予重点推荐。

   广州亚运会期间,有近6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这些“绿羊羊”们志愿服务的时候正值招聘时节,如何才能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求职机会?亚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魏国华日前表示,亚组委已联系广州市经贸委、广州市劳动局、广州招聘网、广州人才网、广东人才市场等部门,借鉴上海世博会的经验,在亚运会、亚残会结束后,为应届毕业的志愿者安排专场招聘会。 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将于12月4日、11日、18日分别在广州大学城北亭广场举办“2011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可免费参加,我们相信,“绿羊羊”将会和“小白菜”一样,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供求格局未变 毕业生莫误判形势盲目乐观

   今年毕业生就业走出了金融危机后的最低谷,虽有回暖,却是乍暖还寒。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就业竞争依然激烈,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仍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此情况下,毕业生不要总以为更好的还在后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切莫误判大形势,贻误好时机。

   好转的就业形势为部分毕业生提供了188比分直播的选择。小杨是武汉某重点高校文科硕士生,手里已经拿到好几个offer(聘用意向),但是依然很纠结———不是地方不理想,就是工作岗位不是自己喜欢的,总难两全其美。像小杨这样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中山大学理科生小林已经和某国有大型企业有了初步意向,月薪4500元以上,但他还没决定是否签约。小林班上近1/3的学生都已拿到offer,但是大家都不急着签约,因为大家觉得时间还早,后面还有不少企业在招人。

   上海师范大学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中心主任任柏桦接受采访时认为,虽然上海师大招聘会上岗位需求数量超过应届毕业生总量,毕业生依然不能盲目乐观,如果自身能力、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用人单位可能把机会后推,或转到别的学校,毕业生未必能落实就业岗位。每个人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能力条件,确定合适的薪资期望水平,并且把目光从市中心放到郊县,从上海放到外地。

   四川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提醒本校毕业生,国家经济刺激政策虽然使得经济企稳回升,但依然面临很多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经济回暖使就业岗位增加,但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就业层次下移趋势增加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此时准确定位自己,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就业,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规划非常重要,要有从基层做起的意识,期望值过高,会失去很多有潜力的工作机会。

   很多毕业生习惯性地认为更好的机会在后面,但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事实恰好相反。采访中,多位就业指导专家认为,抢先进校园招聘的,多是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好的机会往往集中在前面,因为用人单位怕优秀的人才被别人抢走了,才争先恐后地进校招聘,怎么会把好的岗位需求留在后面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