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2010年12月22日 大学生版
作者:沈奕盛
标题:大学生自助探险旅游 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
寒假将至,不少学子早已蠢蠢欲动,计划盘算着假期里的长途旅行。如今的旅游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很多大学生已不满足于普通的旅游方式,转而追求个性另类,甚至惊险刺激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源于欧美的“间隔年”理念也在国内受到广泛认同,渐成气候,“自助探险游”日趋受宠。
“自助游”符合当下青年追求个性、注重交际的时代心理特征。然而,对于多数居于象牙塔的高校学子而言,可能略显陌生疏远。前不久,部分高校学子黄山受困事件,再一次将“自助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片争议声中,各方对大学生是否适合参加“自助游”持不同的立场观点。在谈及其挑战趣味性的同时,不可测、难预计、高风险等因素也成争议热点。
为此,笔者特地走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自助探险、新兴游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带着科学客观、专业理性的角度,为学子们编写一道实在的“旅行宝典”,让每位踏入自然的学子自发地成为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安全、文明、有序地饱览大好河山。
“驴友探险”存风险
素有“女版徐霞客”之称的朱璇副教授,是国内最先从事研究“背包旅游”的学者之一。据朱璇介绍,“自助探险游”最早起源于国外特种部队的野外军事训练,其运动强度所需的体能消耗可想而知。再如,以爬高楼闻名世界的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曾徒手沿壁登至张家界天门洞,其勇气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要忘记,他曾经是专业攀爬队员。
朱璇认为,大学生定期旅行值得鼓励,一般的自助游若“预习”充分也无可非议,但“驴友探险”并不适合普通的大学生,平日没有体锻习惯的“宅男宅女”更需谨慎考虑。“大自然虽美,但出乎意料、前所未遇的状况随时都可能浮现,而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若不具备相关生存技能或探险经验,是在将生命作赌注,风险是很大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地热活动频繁的区域,高温滚烫的热泉常常不规律地喷涌而出。”
“线路选定”要科学
“自助探险”有时徒步穿梭丛林,天气状况是否查明准确;独自翻越山野,毒蛇猛兽能否顺利回避;途经溪流河塘,现成水源到否饮用标准;高山仰止攀登,海拔高度有否同步测量;入住当地村落,风土人情可曾体会感知?……经验不足的驴友,面对天气、生物、水源、风俗等突如其来问题难免手足无措。
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在于,事先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制定科学周密的线路计划。这不仅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样也能避免“审美重复”。如所有“丹霞地貌”成因几乎相同,背后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地学故事”相近,仅在南北各异的山水组合上呈现出不同的地质景观。此外,平日生活中还可通过媒体来获取“间接经验”。朱璇告诉笔者,《探索》《寰宇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等各种地旅类的传媒载体涵养丰富,也可作为线路选定的具体参考。
“物料装备”求齐全
相比豪华旅游项目的高额团费,“自助探险”虽经常露宿野外、安营扎寨,但要“玩得专业”也花销不菲。学子出游探险,事先制定精细预算更为适宜。纺织品方面,冲锋衣裤、排汗内衣、防滑鞋垫、御寒被褥等,视具体情况而相应携带;防晒用品、备用医箱、紧急药物等必不可少。其中,药物应放置在其他队友知晓的位置,以便“千钧一发”之际能及时取出;带上瑞士军刀行于雨季丛林中,挥舞锋利刀具能够披荆斩棘、砍出道路;照明工具、计时仪表、GPS导航、通讯设备等,能随时提供目的地相关地理信息。甚至,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荒郊野外,卫星电话可作为与外界牵头连线的高端通信工具。
“遇险求救”有准备
遇险求救时,若方法不“给力”,则会给及时到点救援增加难度。这同样也对出行前的物质、心理准备提出要求。山谷平原中可生堆火,使其冒烟上窜,或者到空旷地方标识“SOS”;草原丛林里则更适合发射信号弹,身穿色彩鲜艳、大红大紫的醒目服饰便于搜寻。另外,女生出行需格外注意防范,提倡队内有同性驴友结伴而行,尽量避免穿着暴露衣服。
“驴头”作用很重要
从事新兴旅游产业开发、经济法规政策导向研究的王云龙副教授介绍,目前国内的自助游客多数以自发的社团活动、网友征帖等名义集聚组织,而在相关旅游管理方面几乎处于空白。但是,作为自助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临时性团体的管理者,“驴头”作用很重要。硬件方面,需确定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保证有相关的救生工具等;软件而言,在天气预估、安营休息、轮流守夜等方面有警示提醒的义务,有对贸然单独行动的制止义务,遇险时有积极组织撤离自救的义务。
如同自助旅行途中前方神秘的美丽风景那般,出游在外不可预测的风险也难以先知,可能以上几点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注意事项。但是,学习地理知识、了解188比分直播实例、团队协同作战、增强日常体锻、配置所需装备、掌握生存技能、制定周密计划、觉察自然规律……逐渐地,在自己出游行为中养成思考意识和习惯,那么,挑战趣味大于潜在风险。每一次点点滴滴的体会累积,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经验,这就是降低旅游风险最给力的“秘籍法宝”。
作者:沈奕盛
标题:大学生自助探险旅游 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
寒假将至,不少学子早已蠢蠢欲动,计划盘算着假期里的长途旅行。如今的旅游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很多大学生已不满足于普通的旅游方式,转而追求个性另类,甚至惊险刺激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源于欧美的“间隔年”理念也在国内受到广泛认同,渐成气候,“自助探险游”日趋受宠。
“自助游”符合当下青年追求个性、注重交际的时代心理特征。然而,对于多数居于象牙塔的高校学子而言,可能略显陌生疏远。前不久,部分高校学子黄山受困事件,再一次将“自助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一片争议声中,各方对大学生是否适合参加“自助游”持不同的立场观点。在谈及其挑战趣味性的同时,不可测、难预计、高风险等因素也成争议热点。
为此,笔者特地走访了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自助探险、新兴游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带着科学客观、专业理性的角度,为学子们编写一道实在的“旅行宝典”,让每位踏入自然的学子自发地成为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安全、文明、有序地饱览大好河山。
“驴友探险”存风险
素有“女版徐霞客”之称的朱璇副教授,是国内最先从事研究“背包旅游”的学者之一。据朱璇介绍,“自助探险游”最早起源于国外特种部队的野外军事训练,其运动强度所需的体能消耗可想而知。再如,以爬高楼闻名世界的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曾徒手沿壁登至张家界天门洞,其勇气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要忘记,他曾经是专业攀爬队员。
朱璇认为,大学生定期旅行值得鼓励,一般的自助游若“预习”充分也无可非议,但“驴友探险”并不适合普通的大学生,平日没有体锻习惯的“宅男宅女”更需谨慎考虑。“大自然虽美,但出乎意料、前所未遇的状况随时都可能浮现,而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若不具备相关生存技能或探险经验,是在将生命作赌注,风险是很大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地热活动频繁的区域,高温滚烫的热泉常常不规律地喷涌而出。”
“线路选定”要科学
“自助探险”有时徒步穿梭丛林,天气状况是否查明准确;独自翻越山野,毒蛇猛兽能否顺利回避;途经溪流河塘,现成水源到否饮用标准;高山仰止攀登,海拔高度有否同步测量;入住当地村落,风土人情可曾体会感知?……经验不足的驴友,面对天气、生物、水源、风俗等突如其来问题难免手足无措。
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在于,事先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制定科学周密的线路计划。这不仅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样也能避免“审美重复”。如所有“丹霞地貌”成因几乎相同,背后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地学故事”相近,仅在南北各异的山水组合上呈现出不同的地质景观。此外,平日生活中还可通过媒体来获取“间接经验”。朱璇告诉笔者,《探索》《寰宇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等各种地旅类的传媒载体涵养丰富,也可作为线路选定的具体参考。
“物料装备”求齐全
相比豪华旅游项目的高额团费,“自助探险”虽经常露宿野外、安营扎寨,但要“玩得专业”也花销不菲。学子出游探险,事先制定精细预算更为适宜。纺织品方面,冲锋衣裤、排汗内衣、防滑鞋垫、御寒被褥等,视具体情况而相应携带;防晒用品、备用医箱、紧急药物等必不可少。其中,药物应放置在其他队友知晓的位置,以便“千钧一发”之际能及时取出;带上瑞士军刀行于雨季丛林中,挥舞锋利刀具能够披荆斩棘、砍出道路;照明工具、计时仪表、GPS导航、通讯设备等,能随时提供目的地相关地理信息。甚至,在没有手机信号的荒郊野外,卫星电话可作为与外界牵头连线的高端通信工具。
“遇险求救”有准备
遇险求救时,若方法不“给力”,则会给及时到点救援增加难度。这同样也对出行前的物质、心理准备提出要求。山谷平原中可生堆火,使其冒烟上窜,或者到空旷地方标识“SOS”;草原丛林里则更适合发射信号弹,身穿色彩鲜艳、大红大紫的醒目服饰便于搜寻。另外,女生出行需格外注意防范,提倡队内有同性驴友结伴而行,尽量避免穿着暴露衣服。
“驴头”作用很重要
从事新兴旅游产业开发、经济法规政策导向研究的王云龙副教授介绍,目前国内的自助游客多数以自发的社团活动、网友征帖等名义集聚组织,而在相关旅游管理方面几乎处于空白。但是,作为自助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临时性团体的管理者,“驴头”作用很重要。硬件方面,需确定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保证有相关的救生工具等;软件而言,在天气预估、安营休息、轮流守夜等方面有警示提醒的义务,有对贸然单独行动的制止义务,遇险时有积极组织撤离自救的义务。
如同自助旅行途中前方神秘的美丽风景那般,出游在外不可预测的风险也难以先知,可能以上几点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注意事项。但是,学习地理知识、了解188比分直播实例、团队协同作战、增强日常体锻、配置所需装备、掌握生存技能、制定周密计划、觉察自然规律……逐渐地,在自己出游行为中养成思考意识和习惯,那么,挑战趣味大于潜在风险。每一次点点滴滴的体会累积,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经验,这就是降低旅游风险最给力的“秘籍法宝”。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