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问答穿越时空:理想 使命 担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04浏览次数:2248


标题:上海师生"五四"纪念活动寻访305位校园英烈  问答穿越时空:理想 使命 担当
来源:解放日报 2011年5月4日 01版 要闻版
作者: 徐瑞哲 李爱铭



      “五四”青年节前夕,来自上海教育系统的师生代表昨天齐聚一堂,在敲响沪上“五四”运动第一钟的复旦中学,举行“百问先烈——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共话理想、使命与担当。

        这次全市“五四”纪念活动,共征集到76所大中小学校的305位校园英烈事迹。其间,90余所学校开展了寻访烈士主题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提出了200余条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传统如何继承、精神如何发扬、当代青年如何作为?

         五四“第一钟”,传递理想信念

        东门中学九(1)班王瑜凡问:烈士们为国家为人民,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与力量?

        复旦大学校园原址——现复旦中学内,有一口极普通的铜钟,用作上下课打铃和召集学生集会。1919年5月6日8时30分,复旦校董、国文教员邵力子敲响此钟,向聚集而来的青年们宣告了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这钟声回荡在校园,并传遍沪上,唤醒民众共同加入这场挽救民族危亡的行动。

        92年后,复旦中学校长周国正的讲述,又把青年学子们带到那一段峥嵘岁月。复旦百余年涌现了十几位烈士。其中如费巩,先后毕业于复旦中学、复旦大学,1932年成为复旦教授。他坚持自由民主,撰文针砭时弊,遭特务秘密杀害。

        费巩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穿越时空。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冯艾说,传承理想与信念,才能支撑自己人生。冯艾两度赴宁夏和云南山区支教,并赴埃塞俄比亚做志愿者。她克服了缺水、通讯不畅、水土不服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支教和志愿者任务。

       《大刀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蓬莱路第二小学一(3)班洪艺菲问:为了别人,烈士叔叔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什么这么勇敢?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中的大刀出现在主题活动现场。它的刀柄较长,可双手持握;刀身厚重,杀伤力大增。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学生谢锋介绍,细看这柄刀,刀刃上有很多卷口,这是当时挥砍时留下的印记;在缠裹刀柄的麻绳上,还留有点点血迹。

         抗日大刀队的英雄故事,深深激励着当年的校园英烈麦新。格致中学高二(10)班语文课代表蔡程远朗诵着为革命音乐家麦新而作的诗——“麦新对我说/五卅时,他十一岁/正在格致求学/他亲耳听到南京路上的罪恶枪声/目睹爱国商人罢市、热血青年罢课/从此,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深深埋在心窝/麦新对我说/七七事变,他刚接触音乐/立志用歌曲震撼民众的心魄/卢沟桥守军的大刀高扬我中华国威/也燃起了他激情的创作/于是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鬼子闻风丧胆《大刀歌》!”

        写出《大刀进行曲》时,麦新只有23岁。创作音乐的十多年间,麦新写下了19首歌曲,与他人合作43首。33岁时,他从开鲁县委开会返村途中,突遇大股土匪袭击落马,遂命令通讯员携文件突围,自己只身挡敌,壮烈牺牲。

       母校格致中学结合烈士寻访活动,开展《麦新及其时代战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学生们说,和平年代,我们不用手持大刀流血牺牲,但应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抗日大刀”承载的民族精神,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身边烈士,实践师者之责

        同济中学高一(1)班毛怡宁问: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在如今的社会,该如何看待生命?

         除了革命战争年代,校园英烈也在当代校园,也在师生们身边。上海师范大学“宝根师德师风实践社”社长朱颖讲述了贺宝根老师的故事。贺宝根教授任教于上师大地理系,致力于潮滩冲淤变化规律研究,需做大量基础观测工作。在学生眼里,贺老师很有性格魅力,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被称为“宝宝老师”。2007年夏,贺宝根因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带领课题组17名学生在崇明东滩考察。8月9日晚,考察点出现涨潮,水势上涨凶猛,贺宝根迅速组织大家撤离。当大部分人转移到安全地带,50米开外的地方又传来呼救声——大二学生小徐被潮水阻隔。贺宝根当即下船,顶着汹涌而至的潮水游到小徐身边,让小徐抓住自己衣服慢慢回游。当小徐被拉到船上,贺宝根却被大浪吞没。次日凌晨,搜救人员在东滩养牛场外发现了他的遗体。

        用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实践师道。朱颖说,2007年下半年,“宝根师德师风实践社”宣告成立。三四年来,“宝根社”社员人数达120人,相关活动涉及学生1000人左右,在上师大校园里形成了一张“名片”。最近,“宝根社”按照惯例,又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看望“宝宝老师”,并坚持进行“走进民工子弟学校”义教活动,金山福址学校、金山水库学校、民办民友学校、海湾兴旺学校等都是他们的长期服务单位。每当课堂结束,孩子们都会问义教教员:“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呀?”回答是:“下周我们也会来,以后我们都会来。”

          诗言志,济人济事济天下

        上海海洋大学2008国贸2班张伯亚问:国外种种思潮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容易导致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烈士精神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保持?

        民立中学与同济大学,共同拥有一位烈士校友——殷夫。“五卅”惨案发生后,殷夫参加了民立中学罢课游行,次年又秘密加入共青团。他“以诗为矛、以文作枪”,多次在白色恐怖中入狱,21岁时因叛徒告密被捕牺牲,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

        昨天,同济大学师生朗诵了一首长诗《同济曾经有一位诗人》,深情怀念这位年轻英烈。民立中学学生浦通说,学校每年一度的“殷夫文化节”刚刚结束,每位同学的作业本都印着殷夫的诗句,如“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诗意”等。“我们时刻感受着殷夫鲜活的形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同济大学世博会志愿服务大队队长郑盈妤,从殷夫敢当重任、不惜牺牲的精神中找到了共鸣:“济人济事济天下,履行社会责任并不在遥远的将来,我们时时能做、处处可做。”世博会期间,小郑和不少同济学生都报名参加了世博志愿服务。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步行十几公里,鞋子走破了几双、体重减轻了十几斤。他们作为首批“小白菜”,不到十天就编写出60万字的园区志愿者工作手册。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杜丽华)





链接地址: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5/04/content_563337.htm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