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把美和快乐带给他们”——记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顾春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2-09浏览次数:2033




来源:解放日报2011年12月7日头版
标题:“把美和快乐带给他们”——记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顾春春
作者:朱珉迕

        30岁的时候,学了多年油画的顾春春,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画什么”。

         佤族人——生活在云南边陲。他们热情、朴实,“跟我自己有点像”。于是,上师大美术学院的一间油画室里,属于顾春春的那个角落洋溢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民族风”。

        画佤族人,源自顾春春的一段特殊经历。2009年至2010年,他作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在云南支教一年,与佤族人打了一年交道。正是这一年,他感受到了做志愿者的意义。

        在第26个国际志愿者日前夕,顾春春拿出一幅新作。画布上,佤族孩子黑里带红的脸上绽放微笑。


“就让我去吧”

          2009年,顾春春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这年夏天,他来到云南普洱。

        对学美术的人而言,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痴醉。最初,顾春春被分配到孟连县富岩乡等嘎拉村。“一听这名字就兴奋,异域情调啊!”

        在等嘎拉待了一阵子,他听说一个叫班文的地方缺老师。那是佤族人聚居的地方。 (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孟连是个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顾春春曾翻阅不少当地少数民族的资料,不知为何,他对佤族情有独钟。“既然那里缺人,就让我去吧。”

        他去了班文。那里与缅甸仅一河之隔,风景秀美,“异域情调”十足。但他很快发现,在那里扎根一年,不可能总是陶醉在情调之中——实在太艰苦了。

        班文距县城25公里。这里不通公路,若要进出,运气好的话能搭上牛车、拖拉机,不然只能走路。一次天黑,进城办完事的顾春春赶回班文,足足走了8小时。

        班文村的庄稼采用一种 “轮歇”的劳作方式,一年庄稼种下去,收割完,用火烧了,隔一年才能继续耕种,产量很低,根本无法用来种经济作物。当地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养猪,但是没有饲料,猪长得很慢,一家养不了几头。来班文头三个月,顾春春只吃过一次肉。他所在的班文小学照顾支教老师,为其准备了电饭锅,让他们可以自己做饭。这使顾春春的伙食比当地学生略好一些,但再好也不过一菜一汤。

        他教的是班文村小学6年级。20来个学生,全是佤族的孩子,顾春春一人要负责他们的全部课程,“一天教8节课,语数外音体美,什么都教。”但工作量大还只是考验的一部分,“孩子们的基础和内地差别很大,有的听不懂汉语,学语文就像我们学外语一样。”

        据说因为条件太苦,以往前去班文支教的大学生,往往没去多久就哭着要回来。但顾春春坚持了下来。


自然之子

        在上师大的同学眼里,顾春春沉稳、内向。188比分直播时候,他会对人报以微笑,而非侃侃而谈。但就是不善言辞的他,与班文这群看似“难教”的佤族孩子,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他们很开朗,很纯。”顾春春说。班文的孩子没有课桌,没有凳子,但令其吃惊的是,“即使生活很穷苦,他们依然充满欢乐。”

        刚到班文那天,班里的一个学生来接他,看到他带来的自行车,欢喜地问个不停。路上一辆拖拉机开过,上面的孩子见到他,也兴奋地直挥手,用生硬的汉语叫道:“老师好!”

        顾春春意识到,这个民族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命力。“他们毫不矫揉造作,真的就是自然之子。”而他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把美和快乐带给他们”。

        他带着学生布置教室,这可以让孩子们在一个美的环境里学习。上语文课,他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有时候会在黑板上给他们画一些东西,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课文里讲的东西。”

        他还把学生们带到山间野外。在顾春春看来,这是最好的课堂。“我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个如此美丽的地方。”他在山里为孩子们上美术课,让他们画出家乡的一草一木,回家再写成作文。上完课,他们会一路唱歌跑下山……

        孩子们享受这样的过程。他们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顾春春记得,一个孩子写了家乡的大栊树。大栊树上有许多枝干,孩子说,这是“通向上海,通向老师的故乡的。”


没有结束的使命

        支教这一年,顾春春专门开了一个博客。这个名为“春春在等嘎拉”的博客里,记录着他在班文的种种收获:佤族题材的照片、油画、自己拍的纪录片、学生的点滴成长……

        班文的孩子缺书、缺文具、缺衣服。顾春春在博客里记录了大量呼吁社会帮助的信息。他在向一家基金会提出的图书捐献申请中写道:“这里可以说没有小孩子可以看的图书,这里的学生都是佤族,学生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只有通过电视节目,平时阅读的书籍只有教科书,所以对于知识的缺乏程度可想而知。我想通过申请,能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对于他们的成长肯定很有帮助。”

        向社会募集资助,并非支教志愿者的分内事,但顾春春乐此不疲。一年多时间里,他为班文的孩子们募集到衣物1500余件,图书约2000册;通过上师大方面的努力,他还帮助班文的孩子解决了饮水的问题……在顾春春看来,有此收获也不枉自己上网的辛苦——班文不能上网,为了更新一次博客,他需要赶几小时路到县城。

        直到今天,已经回到上海一年多的顾春春,依然牵挂班文和那里的佤族孩子。手头创作的油画让自己同那里的孩子保持不见面的神交;一有机会,他也会告诉别人,班文的孩子还缺些什么,需要什么。又一年来,他想方设法,为当地孩子寻找到一个个愿意结对帮助的热心人。

          “志愿者的使命从来没有结束。”顾春春说。


人物档案

顾春春 男 1980年2月生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

2006—2011上海学子“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候选人;2009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奉献奖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