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2011年12月19日
标题:不做“只上课”的老师
记者:徐瑞哲
转载:人民网、搜狐网等
13年前,24岁的史蒂夫?韦瑟斯第一次随旅行团来华,两周的行程结束时,团友们说:“十年后,你会移居中国的。”史蒂夫笑着说,“这不可能”。
仅隔6年,史蒂夫就放下自己在美国创办的公司,回到中国学起中文,从此成了一个美籍“华人”――史宗灵。最近,这个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外教,正在摄制一部汉英双语的室内情景电视剧《咖啡周》,并把自己20多个学生带进了剧组。
当学生:没有坐过一次课堂
史宗灵在13年前绝不曾想到自己如今从事这样的工作,而且竟在中国。这与他的所学毫不相干。
史宗灵出生在美国东部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在当地取得英语文学本科学位,之后他留学英国,成为圣安德鲁斯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他先在伦敦工作,随后他回到家乡创业,从事广告业务。
史宗灵喜欢周游世界,访问过31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他第二次来到中国,从零开始学中文。“本来认为到中国只是休息休息”,但这个文化古国改变了他的观念和命运。他选择了历史名都洛阳,做起了中国学生。同样,他也选择了一份兼顾他专长与兴趣的职业,在当地一家私立学校教授英文。“因为我可以边做老师、边做学生,钱虽然不多,但每年有假期,可以旅游啊!”
史宗灵学汉语,采用与他商场上一样的学习方法:实践。他没有去任何对外汉语教育机构,没有坐过一次课堂,也没有参加过什么语言水平测试。“我真的不喜欢那样学中文,必须上课、考试的那种。”
他戴着耳机,听着中国同事们为他找来的、为他录制的汉语音频,跟着录音读着、念着“bo、po、mo、fo”、“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时,他学书法、学功夫甚至学麻将,学着过中国人的生活。“我的中国朋友远比外国朋友多,那年过年,我轮流去11个同事家里吃饭。”
现今定居上海的他依然是“学生”,一直在生活中无师自学上海话,听懂个大意对他而言已不算太难。从“一”说到“十”,他的沪语还挺顺溜。
当演员:《蜗居》中演“马克”
来中国前,史宗灵的工作与影视只有一点点关联。但在上海,他俨然已是本土荧屏上的一颗外国新星。
真正的“触电”来自一通陌生电话。2008年的一天,正在上海任教的史宗灵接到一位自称经纪人的来电,请他为一部电视剧试镜。除了3岁时曾在家乡电视台参加一次演出,史宗灵从没正式上过电视,只在幕后制作电视广告。他将信将疑地来到约定地点――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饭馆。
史宗灵浓眉大眼,算是个帅哥。但他发现与自己同场试片的,还有一个更高、更帅的德国人,而且来华已10年,中文说得更好。
不带任何希望地回家后,史宗灵意外再次接到电话:导演挑中了你!“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中文还不够好。”原来,剧组正需要一个与史宗灵有类似在华背景的老外角色,“他们让我演自己就行”。
这部电视剧就是《蜗居》。史宗灵饰演“马克”一角,与海清饰演的郭海萍可谓一对跨国知己。马克学中文期间,他向改行从教的海萍介绍学生,最后还资助海萍开办了一家汉语培训机构,并受托将海萍的妹妹海藻带到国外生活。有网友说,马克这个人物是全剧最值得嫁的男人。
史宗灵只背得下与自己角色相关的剧本,说着半生不熟的中文台词,终于利用大学假期完成了拍摄。“最幸运的是,与海清演对手戏时,她亲自教我汉语。”此后,史宗灵又接拍了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饰演王珞丹的外籍老板“何好德”。“因为我在美国也是boss,所以也算一次本色出演。”
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享受,史宗灵总是因为兴趣而工作。作为一个业余旅行家,史宗灵兼职的几乎都是文化旅游类的节目主持。在2010年,他为ICS主持大型直播节目 《世博360》,在184天会期里,带领外国电视观众探索了约80个展馆。目前,史宗灵正主持周播专题节目《华夏新纪录》,这使他在中国游历的省份接近了30个。
当教师:“功夫在课外”
史宗灵并不是把上电视看作个人的事,而是把电视片场当作最好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投入最真实的现场工作。
其实,他5年前从洛阳来上海师大从教时,先在人文学院担任广告专业外教。他上的课并不“标准”,却很受欢迎。大半课时不是在用英文讲课,而是让学生们以必胜客、耐克、路易威登等为假想目标客户,设计广告文案、PPT幻灯片、电视剧本,而且还要学生充当广告演员,在课堂上模拟公演。当年的学生、现已就业的徐玉士至今记得史宗灵的“实战教法”,史老师带领学生分队外出,搜集和学习地铁里、高架上的户外广告案例,并评选最佳、最差,以形成自己的广告观。
“我不是一个只上课的老师”,史宗灵试水电视圈、转任谢晋学院外教后,更是“功夫在课外”,上他课的学生总能跟着史老师去拍戏。在课堂上,史宗灵利用幕后实景照片制作“图示”,用中英文向学生介绍全剧组每一个工种的不同分工;在片场里,学生则真正地体验到每一个工种的具体工作――从录音师、灯光师,到服装师、化妆师,再到摄影师、场记员以及后期制作人员,都有史宗灵班上的实习生参与。
史宗灵甚至想让电视荧屏本身成为一个语言课堂。近来他和学生们集聚在徐汇区一座老别墅里,拍摄名为《咖啡周》的10集系列剧。这部新片参考了著名美剧《老友记》中的六人行模式,以同一屋檐下的中外5名租客为主人公,演绎一个小小“地球屋”的故事。史宗灵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中英台词混说,配上双语字幕,让《咖啡周》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活口语教学片。
这份缘于教育的中国情结,也让他的感情世界与教育结缘。“我要把家安在上海,我的老婆应该也爱中国,家里以后都说中国话。”他甜蜜地透露,女友也是沪上一所高校的外教,“现在我和她发短信用中文”。
链接地址:http://www.people.com.cn/h/2011/1219/c25408-891551682.html
标题:不做“只上课”的老师
记者:徐瑞哲
转载:人民网、搜狐网等
13年前,24岁的史蒂夫?韦瑟斯第一次随旅行团来华,两周的行程结束时,团友们说:“十年后,你会移居中国的。”史蒂夫笑着说,“这不可能”。
仅隔6年,史蒂夫就放下自己在美国创办的公司,回到中国学起中文,从此成了一个美籍“华人”――史宗灵。最近,这个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外教,正在摄制一部汉英双语的室内情景电视剧《咖啡周》,并把自己20多个学生带进了剧组。
当学生:没有坐过一次课堂
史宗灵在13年前绝不曾想到自己如今从事这样的工作,而且竟在中国。这与他的所学毫不相干。
史宗灵出生在美国东部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在当地取得英语文学本科学位,之后他留学英国,成为圣安德鲁斯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他先在伦敦工作,随后他回到家乡创业,从事广告业务。
史宗灵喜欢周游世界,访问过31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他第二次来到中国,从零开始学中文。“本来认为到中国只是休息休息”,但这个文化古国改变了他的观念和命运。他选择了历史名都洛阳,做起了中国学生。同样,他也选择了一份兼顾他专长与兴趣的职业,在当地一家私立学校教授英文。“因为我可以边做老师、边做学生,钱虽然不多,但每年有假期,可以旅游啊!”
史宗灵学汉语,采用与他商场上一样的学习方法:实践。他没有去任何对外汉语教育机构,没有坐过一次课堂,也没有参加过什么语言水平测试。“我真的不喜欢那样学中文,必须上课、考试的那种。”
他戴着耳机,听着中国同事们为他找来的、为他录制的汉语音频,跟着录音读着、念着“bo、po、mo、fo”、“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时,他学书法、学功夫甚至学麻将,学着过中国人的生活。“我的中国朋友远比外国朋友多,那年过年,我轮流去11个同事家里吃饭。”
现今定居上海的他依然是“学生”,一直在生活中无师自学上海话,听懂个大意对他而言已不算太难。从“一”说到“十”,他的沪语还挺顺溜。
当演员:《蜗居》中演“马克”
来中国前,史宗灵的工作与影视只有一点点关联。但在上海,他俨然已是本土荧屏上的一颗外国新星。
真正的“触电”来自一通陌生电话。2008年的一天,正在上海任教的史宗灵接到一位自称经纪人的来电,请他为一部电视剧试镜。除了3岁时曾在家乡电视台参加一次演出,史宗灵从没正式上过电视,只在幕后制作电视广告。他将信将疑地来到约定地点――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饭馆。
史宗灵浓眉大眼,算是个帅哥。但他发现与自己同场试片的,还有一个更高、更帅的德国人,而且来华已10年,中文说得更好。
不带任何希望地回家后,史宗灵意外再次接到电话:导演挑中了你!“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中文还不够好。”原来,剧组正需要一个与史宗灵有类似在华背景的老外角色,“他们让我演自己就行”。
这部电视剧就是《蜗居》。史宗灵饰演“马克”一角,与海清饰演的郭海萍可谓一对跨国知己。马克学中文期间,他向改行从教的海萍介绍学生,最后还资助海萍开办了一家汉语培训机构,并受托将海萍的妹妹海藻带到国外生活。有网友说,马克这个人物是全剧最值得嫁的男人。
史宗灵只背得下与自己角色相关的剧本,说着半生不熟的中文台词,终于利用大学假期完成了拍摄。“最幸运的是,与海清演对手戏时,她亲自教我汉语。”此后,史宗灵又接拍了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饰演王珞丹的外籍老板“何好德”。“因为我在美国也是boss,所以也算一次本色出演。”
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享受,史宗灵总是因为兴趣而工作。作为一个业余旅行家,史宗灵兼职的几乎都是文化旅游类的节目主持。在2010年,他为ICS主持大型直播节目 《世博360》,在184天会期里,带领外国电视观众探索了约80个展馆。目前,史宗灵正主持周播专题节目《华夏新纪录》,这使他在中国游历的省份接近了30个。
当教师:“功夫在课外”
史宗灵并不是把上电视看作个人的事,而是把电视片场当作最好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投入最真实的现场工作。
其实,他5年前从洛阳来上海师大从教时,先在人文学院担任广告专业外教。他上的课并不“标准”,却很受欢迎。大半课时不是在用英文讲课,而是让学生们以必胜客、耐克、路易威登等为假想目标客户,设计广告文案、PPT幻灯片、电视剧本,而且还要学生充当广告演员,在课堂上模拟公演。当年的学生、现已就业的徐玉士至今记得史宗灵的“实战教法”,史老师带领学生分队外出,搜集和学习地铁里、高架上的户外广告案例,并评选最佳、最差,以形成自己的广告观。
“我不是一个只上课的老师”,史宗灵试水电视圈、转任谢晋学院外教后,更是“功夫在课外”,上他课的学生总能跟着史老师去拍戏。在课堂上,史宗灵利用幕后实景照片制作“图示”,用中英文向学生介绍全剧组每一个工种的不同分工;在片场里,学生则真正地体验到每一个工种的具体工作――从录音师、灯光师,到服装师、化妆师,再到摄影师、场记员以及后期制作人员,都有史宗灵班上的实习生参与。
史宗灵甚至想让电视荧屏本身成为一个语言课堂。近来他和学生们集聚在徐汇区一座老别墅里,拍摄名为《咖啡周》的10集系列剧。这部新片参考了著名美剧《老友记》中的六人行模式,以同一屋檐下的中外5名租客为主人公,演绎一个小小“地球屋”的故事。史宗灵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中英台词混说,配上双语字幕,让《咖啡周》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活口语教学片。
这份缘于教育的中国情结,也让他的感情世界与教育结缘。“我要把家安在上海,我的老婆应该也爱中国,家里以后都说中国话。”他甜蜜地透露,女友也是沪上一所高校的外教,“现在我和她发短信用中文”。
链接地址:http://www.people.com.cn/h/2011/1219/c25408-891551682.html
热点新闻